广州市科技进步基金会2017年度报告

  • 2017.12.31
  • 年度报告

概述

        2017年,市科技进步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下,紧紧围绕新时代广州的新发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聚焦创新要素,培育创新理念,积极推进科技与民生、产业与人才相结合,努力创新谋发展。一年来,在省社会组织管理局和市科创委的指导与关心下,在理事会的正确领导下,我会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2017年,全年总收入402万元,资助公益项目504万元,支持了一系列培训、科普、创新创业项目和科技交流活动。

   这一年,我会加大科技创新创业及平台建设支持力度,资助了广州“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首届“广州女性创客大赛”和第33届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了“技术创新与大数据应用”研修班、“促进穗港合作,提升创新能力”交流研讨活动等6个赴港培训班和1个赴台研修班;开展了支持民生的科普项目及活动,如设立“广州科普创新奖”、资助主编出版科普丛书、支持中医“治未病”科普进基层和社区等活动。

   在自身建设方面,基金会工作人员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获得了省民政厅授予的4A级基金会,并经省民政厅审核通过认定为慈善组织。

       2017年,是基金会成立25周年,国家媒体专题报道基金会25年来持续资助公益科技事业的善举。据统计,1992年至2016年,基金会资助科技人才境外培训175批(次)共5167人次,资助经费达3985万元;资助科技创新项目100多项,支出经费3396万元;资助科普宣传活动90多项,投入经费达1400多万元;19922001年,配合市政府开展科技奖励工作,共发放奖金2024万元。科技日报高度评价了基金会二十五年来,为广州市科技创新工作做出的突出贡献。

QQ截图20181115150629.png 




 

主要公益活动

(一)资助科技创新活动

   科技创新活动一直是基金会重点资助的一个方向,全年共资助6个(其中3个项目的重点工作于2018年开展实施)科技创新创业及平台建设项目,累计支出175万元。这6个项目均体现出公益性强、参与人员众多、影响力大等特点,内容涵盖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大赛、香港科技大学创业大赛、女性创客大赛等。

 QQ截图20181115150819.png




 

广州“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

   由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广州市科技进步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广州南沙香港科大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已连续两年在广州南沙成功举办。2017年总报名数量达到945项,相较2016年的数据将近翻了一番。受邀及主动参加全国总决赛的投资机构近40家,投资阶段涵盖种子期、天使期、A轮等,投资领域包括生物医疗、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通信、新材料、新能源等。大赛共评出20个奖项,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胜奖若干。大赛与南都传媒进行了深度的合作,除了赛前有计划地进行宣传以外,当天还在南都直播平台进行直播,共有33569人次观看,大赛还获得了17家媒体共26篇新闻报道,另有31家媒体转载新闻37次。此次活动通过媒体的参与和新媒体的应用,对营造广州南沙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全民创新创业精神,吸纳优秀创新创业人才,都产生了更积极的作用。

QQ截图20181115150825.png

QQ截图20181115150833.png



 

 

首届“广州女性创客大赛”

QQ截图20181115150854.png

   为了解决女性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针对创业方向迷茫以及经验胆识不足、缺乏创业资金等问题,鼓励更多的女性参与到创新创业中来,给女性群体提供一个展示创新思维、体验创新乐趣、提高创业能力的平台,广州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联合基金会共同主办了首届“广州女性创客大赛”活动。大赛采用公开透明、逐级遴选的评选方式,报名企业广泛聚集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先进制造、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等创新创业的行业资源,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评出优秀女性获奖者一等奖2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3名,达到了发掘优秀女性人才,营造女性创业氛围的目的。

QQ截图20181115150903.png




 

33届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由市教育局、市科协、市科创委、市知识产权局主办,基金会协办并资助,是目前广州市中小学校开展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综合性最强、导向性最明显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品牌,在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大赛共收到各基层组织选送的参赛项目806项,经专家们终评,共评出一等奖49项,二等奖110项,三等奖149项,推荐送省项目31项,比2016年多了2项,成绩斐然。

QQ截图20181115151100.png 




 

(二)资助科技人才境外培训

   科技人才境外培训一直是基金会的品牌、特色资助项目,深受各单位及学员们的好评。2017年,我会在继续做好穗港培训机构桥梁的基础上,共资助了7个不同专题研修班,累计支出152万元,共培训科技人才266人次。全年专题培训的重点在技术创新和信息应用两个领域,通过培训、考察和交流,加强了穗港两地科技机构的互动,促进了项目对接和发展。

 

“技术创新与大数据应用”研修班

QQ截图20181115151204.png

        522日一26日,由我会资助,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广州市科技创新企业协会组织的研修班在香港科技大学顺利举行。来自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科技服务机构、国有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等不同行业代表共46人参加。研修班开展了关于大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等5个专题的理论学习,参观调研了香港应科院、香港科大机器人研究所等5个科研机构,并进行大数据应用及业务信息、课程学习与实践应用交流研讨。研修班赴港期间共有3家企业与香港有关机构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取得了实效。

QQ截图20181115151243.png



 

“创新驱动与物联网”研修班

QQ截图20181115151301.png

        423日一28日,基金会资助广州港集团公司的第八期“创新驱动与物联网”研修班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48名学员参加学习。本次研修学习,在延续以往研修班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了更具前瞻性和针对性的调整。课程的讲授以供应链管理和物联网为基调,通过讲述香港物流行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及面对的困境,结合当前国内外的港口及城市发展趋势,使学员们充分了解香港物流行业,尤其是香港航运业的基本情况,进而用发展的眼光探索广州港集团的发展脉络,提升了学员的国际化视野。

QQ截图20181115151818.png


 

 

“科技创新与质量管理”专题交流研讨班

QQ截图20181115151908.png

   由基金会资助,广州市继续工程教育中心、广东省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组织的专题研讨班于626日一30日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参加培训的有科技管理人员、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技术及质量部门负责人共计36人。通过本次学习,学员们深刻了解中国企业因经济大环境调整而面临的挑战,也更明确加大科技创新、强化企业自身管理尤其是质量管理的力度是企业面对挑战、突破难关的主要途径。

QQ截图20181115151914.png 




 

“成长型企业总裁创新”研修班

QQ截图20181115151934.png

        828日一91日,由基金会资助,广州温州商会、广东温州人才促进会组织的“成长型企业总裁创新”研修班如期成行,来自各行各业的企业家精英共35人参加培训。在香港中文大学5天的学习交流,学员们以高昂的学习热情,积极的学习态度认真聆听,热烈讨论,真正做到了“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在与香港总商会的对接交流中,许多学员为自己的企业找到了对外合作的机会和窗口,激发了广大成长型企业总裁的思维和创造力,以更好地发展企业,回报社会。

QQ截图20181115151945.png 




 

“技术创新与工业4.0”专题研修班

QQ截图20181115152055.png

       1030-113日,由基金会资助,市科创委指导,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广州市科技创新企业协会组织的专题研修班在香港科技大学成功举办,共37人参加培训。本次培训以科技创新驱动战略为指导思想,配合市科创委大力推进科技与产业、平台、金融、民生和国际交流相结合,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研修班期间共有7家单位和企业与香港机构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QQ截图20181115152132.png



 

 

“企业转型升级和现代科技创新”研修班

QQ截图20181115152148.png

       2012年,基金会资助并参与了“穗港澳台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合作服务平台”建设。2016年,以该平台为依托,我会资助了“企业转型升级和现代科技创新”赴台研修班。本次培训班是我会拓展培训渠道的一个全新尝试,第一次与台湾的高校、企业合作。该班于20174月启动筹备工作,我会就培训课程、授课老师、参访交流单位的筛选与台湾方面进行积极沟通。同时,根据外事要求和省市相关规定办理组团赴台培训学习的申报手续。经过几个月的筹备,该班于20171113-19日成功举办。来自广州市科技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的18名科技管理人员和技术研发骨干参加了本次培训学习和交流。穗台科技交流与合作是广州和台湾两地科技界高度重视的重点工作,两地科技交流活动频繁,合作不断深入,成果收获丰硕。通过此次培训,学员们纷纷建议能将此类研修活动继续延续和推广,在举办的过程中准确定位研修主题和方向,尤其是穗台两地互补性的行业和技术,注重为不同行业和各层次管理人员提供深层次的学习和交流平台,有效提升交流和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深化科技与经济合作,促进穗台科技共同发展。

QQ截图20181115152243.png 




 

“促进穗港合作,提升创新能力”交流研讨活动

QQ截图20181115152300.png

   为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提升广州市科技人员的创新与管理能力,促进穗港科技合作交流,继20152016连续三期成功举办研讨活动,基金会于112024日在香港科技大学持续支持第四期,该班由广州市科学技术交流馆组织承办,共46人参加。学员们结合本职工作,带着问题,抓住交流学习的机会,与授课老师和考察机构负责人进行深入的交流讨论,在相关领域积极寻找合作机会,达成4项合作意向。

QQ截图20181115152352.png



 

 

(三)资助科普活动

   科普活动是提高广大市民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2017年,基金会全力配合全市的科普工作,开展有影响、有特色的专题活动来助推科普宣传。全年共资助6个(其中2个项目的重点工作于2018年开展实施)科普项目及活动,累计支出150万元。

 

设立“广州科普创新奖”

QQ截图20181115152455.png

   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调动科普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广州科普事业的发展,奖励在广州科学普及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组织。在市科创委的指导下,基金会发起并出资设立了“广州科普创新奖”,由广州科普联盟秘书处(广东科学中心)负责实施。奖项评审工作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新滋等7位专家组成,共评出了“科普杰出人物奖”2名、“科普贡献奖”12项、“科普成果奖”12项。其中,参加“科普杰出人物奖”的个人还现场参加了项目介绍和专家问答环节,精彩纷呈。

QQ截图20181115152549.png



 

 

资助主编出版科普丛书

QQ截图20181115152626.png

   《高新技术科普丛书》从2011年开始,由广州市科创委、基金会联合出资编辑。从书系列共4辑,36本,好评如潮。201211月,第一辑丛书荣获中国科技部颁发的“2012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证书,20131月,又荣获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新闻出版局颁发的“首届南粤出版奖图书奖”,还获得了第九届广东省优秀科普图书奖、全国100种推荐图书等共4项殊荣;201512月,第二辑丛书荣获“广州地区优秀科普作品图书类特等奖”和“第十届广东省优秀科普作品“图书类特等奖”,成为宣传广州和广州高新技术研发成就的一张金色名片。为此,我会继续资助第4辑丛书的编写,此次出版的丛书共8册,涉及人们生活、医学、工作密切相关的高新技术,如食品安全、渔业新技术、精准医学、机器人、可穿戴智能设备、3D打印、网络安全和新媒体等科技热点和多个高新技术学科的历史、发展和最新研究成果,拓宽和加深了读者对高新技术的认识和了解,不仅普及了高新技术知识,也同时宣传了近年以来广州市高新技术领域发展的辉煌成就,对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QQ截图20181115152728.png

 




支持中医“治未病”科普进社区

QQ截图20181115152801.png

   由基金会持续资助的第五期中医“治未病”科普进基层和社区活动于331日、414日、425日、511日、623日分别在南沙区龙穴街龙穴社区、南沙区东涌社区、越秀区人民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越秀区人民街大德中社区、越秀区农林街道办事处举行。每个社区的专场活动均邀请一名资深中医专家为大家讲解科普知识,并现场发放《中医药科普保健知识手册》科普知识小册子。每场科普讲座后,由广州市中医药学会组织中医内科、骨伤科、推拿按摩科的中医药专家为现场群众作中医药咨询、义诊。5场活动先后有450多人参加了科普讲座,并接受了义诊。

QQ截图20181115152850.png


 

 

支持第五届岭南爱肝节

   由基金会资助广东岭南肝病研究所的大型公益性活动一第五届岭南爱肝节,于20171117日、2018121日分别在天河区东圃华港中医肝病医院、海珠区瑞康路389号新长江轻纺城区5楼举行义诊义治及健康大讲堂活动,共接诊142位患者,为其提供636盒乙肝抗病毒药阿德福韦酯片和恩替卡韦片。通过健康大讲堂活动,深入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积极消除对肝病患者的歧视,患者纷纷为这一系列公益活动点赞。

QQ截图20181115152947.png 





资金管理

广州市科技进步基金会2017年财务收支情况

 

 QQ截图20181115153025.png

 

 

 

广州市科技进步基金会2018年公益预算支出明细情况

 

 QQ截图20181115153106.png

 

 

资金保值增值

   根据理事会的决策,我会的大部分资金用于定期存款,只有一小部分资金用于证券市场。在银行降息之前,我会在银行的定期存款调整为3-5年中长期存款,存款利率在固定利率的基础上上浮了1020162017年相继凸显收益。2017年由银行存款取得的收益达到242万元。此外,在2017年金融投资不太景气的大环境下,我会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收入,全年证券收入138万元。

 

 

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效能

        1.基金会第四届十五次理事会议

       2017119日上午930-1130,在越秀宾馆501会议室召开了广州市科技进步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周兆炎理事长主持了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审议通过基金会2016年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要点。2.审议通过2016年财务收支情况及2017年财务预算安排。3.传达省民政厅对基金会资助项目的指引。4.赞同基金会与广州市光机电技术研究院终止项目合作。5.关于基金会换届工作,基金会将按上级有关要求,继续做好换届各项准备工作,适时召开换届工作会议。

   会议认为:基金会2016年的工作紧紧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工作大局,助力“双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有效地助推了广州的科技进步事业。在基金会办公室全体人员的努力下,2016年理财运营取得了较好的收入,全年收入达713万元。2016年资助公益项目471万元,支持了一系列科技交流、科普、培训和创新项目、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充分体现了基金会公益性的社会价值,受到社会较高的赞誉。

       2.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政策文件,积极落实党组织的各项工作方案和工作要求,不断加强思想理论学习,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理论指导实践工作,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3.经省民政厅审核通过认定为慈善组织

   为贯彻落实《慈善法》《慈善组织认定办法》文件精神,根据广东省社会组织管理局要求,我会申请了慈善组织认定,并已顺利通过。

       4.获得省民政厅授予的4A级基金会

   基金会于201611月初报名参加全省性基金会的等级评估工作,并着手准备相关材料。由于等级评估工作是个系统工程,整个评估指标130项,共计1000分,涉及基金会工作的方方面面。我会工作人员认真把关参评材料的各项内容,从报名参评到专家现场考核,再到省社会组织总会组织的专家组莅临基金会复审,前后历时七个月时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在基金会各部门的大力合作下,顺利通过了初审和复审。通过这次评估,我会总结了基金会成立20多年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查找了自身建设的短板、差距。并以此为契机,提升基金会的各项软实力,不断完善基金会的各项建设,以促进基金会更好更快发展。

QQ截图20181115153503.png



 5.对外交流

QQ截图20181115153529.png

 

QQ截图20181115153608.png

         417日下午,周兆炎理事长和朱敏伟部长拜访了中国拥军优属基金会。1127日下午,周兆炎理事长接待中国拥军优属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王红和该会党支部书记张书义,并合影留念(左一为王红秘书长)。

 


 QQ截图20181115153614.png

         55日上午,市侨办唐亿春副主任和外联处陈阳副调研员、秘书处薛处到基金会调研工作,基金会周兆炎理事长、薛峰秘书长及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6.共商发展

        525日上午,市科创委弓鸿午书记、梁加宁副巡视员赴基金会调研工作,周兆炎理事长和办公室人员参加会议。

 QQ截图20181115153706.png



QQ截图20181115153714.png

510日上午,基金会领导与到访的广州温州商会执行会长金中芳一行进行了座谈,并与金中芳(右二)合影。

 

 

二十五周年纪念活动

——科技日报高级记者左朝胜专访周兆炎理事长

 QQ截图20181115153751.png

        25年前的628日,广州募集资金7000多万元,成立广州市科技进步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首开国内利用民间善款为科技事业服务的先河,在全国科技界引起巨大反响。

   今年又到628日,值此广州市科技进步基金会成立25周年纪念日,记者专访了基金会理事长周兆炎先生。 

   周兆炎先是概述了一下基金会的发展。他说,25年来,这个启动资金为7000多万元的基金会,以重奖科技人员、资助科技人员境外培训、资助创新创业大赛、资助科技创新项目和活动、开展科普宣传为主要内容,无偿资助广州科技事业发展资金累计达1亿元,为广州的科技创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人们赞誉为“广州科技进步的助推器”。

QQ截图20181115153833.png

 

   记者:通过采访我们知道基金会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一贯坚持科技性、公益性的同时,精打细算,科学理财,在国家政策允许的前提下,通过存款、银行理财、资本市场运作等有效措施,不断促进资金保值增值,目前本金已发展到1.5亿多元。通过历届理事会对资金的精心运作,使基金会的基金增值了1.8亿元,相当于再创了两个基金会。一个公益性的基金会,在25年的社会公益活动中,自身也在发展壮大。25年的历程,基金会都为广州市的科技创新工作,做出了哪些贡献呢?

   周兆炎:广州市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为基金会公益善举提供了广阔的活动舞台和发展空间。我们最早是从奖励科技人员入手开展基金会工作的。科技奖励活动具有鲜明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基金会在初创阶段,就首先把目光投向科技奖励工作。

   我们探索建立多层次的科技奖励制度,大幅度提高“广州市科技进步奖”的奖金,并先后设立了“广州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金鼎奖”“广州市有突出贡献能工巧匠奖”等多个奖项。有统计数据表明,1993年,广州市用于科技奖励经费仅30万元,基金会参与后,科技奖励经费迅速提高到200多万元;截至2001年,基金会配合市政府开展科技奖励工作共发放奖金达2024万元。重奖科技人员的举措,大大调动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推动了企业的科技进步,推动了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氛围的形成。

   记者:我们知道那时利用民间基金对科技人员率先实施重奖,广州市开了广东和全国之先河。一奖动天下,这是以物质的形式展现了知识和人才的价值。这对全国性的科技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创新驱动发展的今天,基金会的奖励机制又是如何体现的?

   周兆炎:近年来,随着政府对科技事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基金会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又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社会创新创业奖励活动中来。

   由基金会资助与市总工会联合主办的“广州市职工发明创新大赛”,目前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共收到广州地区4000多家企事业单位报名,开展项目近四万项,参赛的选手大多是一线的技工、技术员、助工、技师、护士等普通劳动者。通过大赛,搭建起职工发明创造才华展示的平台,大大激发了职工发明创新的热情。大赛弘扬了广州工匠精神,更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永在路上的生动写照。

   由基金会资助与香港科技大学、市科创委、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联合主办的广州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共吸引来自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北京五个地区超过500支团队竞相参与,项目领域主要涵括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健康、智能硬件、先进材料等前沿科技领域。基金会特别资助了大赛的科技创新企业进步奖,该奖由2006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教授带领的团队“高精度PM2.5空气质量监测项目”获得。目前,斯穆特教授团队已于今年3月将这笔奖金在广州南沙注册企业,下一步将积极开展项目产业化工作。

   由基金会资助的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每年有数十万中小学生参与,参赛项目近千项,涵盖青少年科学研究论文、发明创造作品、科技实践活动、科幻绘画、科技辅导员创新项目等。目前,该赛事已成为广州市规模大、层次高、综合性强、导向性明显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品牌。

QQ截图20181115154141.png

 

   记者:“孔雀东南飞”。这是从改革开放之初,到今天创新驱动发展,一直是广州吸引聚集人才的亮丽风景线。重奖是早期吸引人才的重要做法,今天对科技人才事业,基金会有什么新贡献?

   周兆炎:“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基金会自创立至今始终牢牢抓住人才这个科技创新的关键因子,不断拓展科技人才境外培训工作,努力为广州培养具备更多国际视野的基层科技工作者。

        25年来,开展公益的境外培训一直是广州市科技进步基金会的一个重要品牌工作。有统计数据表明,25年前,广州市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经费尚不足20万元,而1992年至2016年,基金会资助175批(次)共5167人赴香港、美国、加拿大、欧洲、日本等发达地区和国家进行培训,资助经费高达3985万元。据介绍,这些境外培训班费用均由基金会全额资助,未收取培训人员的任何费用,是名副其实的公益性活动。

   基金会自1992年开展科技人才境外培训以来,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生产力促进中心及香港蒋氏基金进行了长期友好合作。近几年,基金会又积极拓展了与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总商会的合作关系,并充分利用香港科技大学在内地的一个知识传播和技术创新的服务平台——广州南沙霍英东研究院,开展多方面的交流合作,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QQ截图20181115154434.png

   来自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从20072016年,由该中心与广州市科技创新企业协会(原广州市民营科技型企业协会)共承办赴香港、俄罗斯等境外科技交流研讨活动共13期,培训交流内容分别为“创意经济与现代服务”“品牌建设与持续发展”“绿色新经济”“技术创新与现代服务”“现代服务业与管理”“广州外向型企业跨国经营研讨”“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技术创新与信息应用”“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技术创新与工业4.0”等。资助受益对象包括,政府部门、科技园区、行业协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还有150多家大型国企和知名民营科技企业,其中上市企业有20多家。

   这些培训班办班规格高、专家水平高、教学主题具有前瞻性和较高的学术水平,产生了良好的应用推广效果。如20142016年连续3年与香港科技大学开展的关于技术创新与信息应用主题的研讨交流活动。学员们在大数据与互联网、物联网等方面有了较为系统和专业学习,特别是在互联网思维与企业发展战略、大数据的可视化应用、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等专题方面让学员拓宽了视野,启发了思维;在交流研讨期间就有视声科技、星记云典、琦安琦视觉、迈得豪电子、康软信息等多家企业也纷纷表示与香港科大有更深一步的成果转让的技术合作意向。

   再如,通过2016年“技术创新与工业4.0”专题的研讨,企业学习运用万物互联思维、互联网思维等先进的思维模式解决工业4.0时代商业模式创新、经营模式创新、核心技术的攻关、产业升级转型等问题。活动期间广州机械院、中国电器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五所、海华电子、安居宝数码、嘉铭工业、万孚生物、吕顺智能等10家单位表示了进一步的成果转让技术合作意向。其中嘉铭工业公司提出与香港应科院进行机器人视觉与虚拟现实的成果转化或合作的要求;宏信创意园对香港应科院的大型显示屏产品购买的需求。

   25年来,由于基金会资助的境外培训实效显著,广泛吸引了科技人才的踊跃参加,促进了广州科技事业的发展。凡参加过基金会组织培训的科技人员普遍反映,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受益良多,如今,他们中大多数人已成为技术骨干,更有部分精英人士己成为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有的甚至担任了省市领导职务。

   记者:吸引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了创新,我们在采访中遇到一些科技企业家,他们对基金会为企业推广和转化创新成果,大为赞扬。这也是今天创新驱动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同时也展现了基金会发展的生命力。这方面,基金会做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周兆炎:近年来,为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基金会十分注重对科技项目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及对公益性科技项目的扶持。自1992年至2016年,基金会共资助科技创新和医疗公益项目100多项,支出经费3396万元。

        2010年,基金会投资1000万元与广州市光机电技术研究院合作在科学城中试科研园区兴建了“科技创新孵化基地”。2012年基地正式挂牌运作,立即引起中小科技企业的极大关注,当年就有13家企业入驻,使用率达到85%上。为吸引和鼓励更多的科技企业,也为更好地促进科技企业的发展,基金会加强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在运作过程中始终坚持公益性、创新性、效益性原则,将投资建设孵化器作为资金运筹增值探索的新尝试。经过几年的运行,目前“科技创新孵化基地”已取得了近600万元的经济效益,实现了企业和基金会双赢。

   为推动穗港澳台地区科技资源与技术服务共享,形成高效稳定的跨地域科技合作体制与稳定组织架构,基金会资助并参与了“穗港澳台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合作服务平台”建设。该平台将紧紧围绕地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同推动穗港澳台地区科技资源与技术服务共享,形成高效稳定的跨地域科技合作体制与稳定组织架构,推进两岸四地在科技交流合作与创新、技术引进及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及高新技术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构建高端的科技合作平台。

        2017年,是基金会成立25周年,我们以特别的方式庆祝基金会25周岁。628日,基金会生日当天科技日报第四版以“二十五载公益善举,助推广州科技创新”整版报道了基金会公益资助取得的显著成效,硕果累累。科技日报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基金会在一贯坚持科技性、公益性的同时,精打细算,科学理财,在国家政策允许的前提下,通过存款、银行理财、资本市场运作等有效措施,不断促进资金保值增值。1992年基金会刚成立时原始基金7000多万元。25年来,基金会无偿资助广州科技事业发展资金累计达1亿元,本金现已发展到1.5亿多元。通过历届理事会对资金的精心运作,使基金会的基金增值了1.8亿元,相当于再创了两个基金会。

 

 

公益反馈

2017年度主要受益单位

 QQ截图20181115154745.png

 

 

部分单位的评价反馈

“创新驱动与物联网”研修班(广州港集团公司)

        423日一28日,由广州港集团公司组织的研修班在香港中文大学成功举办。通过广州市科技进步基金会持续八期的支持,使整个培训呈现出规模化、专业化的特征,越来越多的学员享受培训的过程。培训结束后,学员们认真结合自身工作岗位撰写心得体会、学习总结,积极对集团发展谏言献策,把学习成果运用到企业经营发展上来,达到了研修班预期的目标。

 

“技术创新与大数据应用”研修班(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

       522日一26日,由基金会资助,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广州市科技创新企业协会组织

的研修班在香港科技大学顺利举行。研修班高度契合市政府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主题,邀请了香港科大、华为等大数据资深专家主讲,有效开展了穗港科技交流。学员们对这种动静

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授课形式反响很热烈,收到了实效。

 

“促进穗港合作,提升创新能力”交流研讨活动(广州市科学技术交流馆)

       112024日,由基金会资助,广州市科学技术交流馆组织承办的第四期专题交流研讨

活动在香港科技大学圆满结束。经过本次培训后,广州的科技管理部门、科研院所、科技创新企业能够和香港的科技创新、科技服务机构保持更密切的联系沟通,开展洽谈对接,进一步推动穗港之间在科技管理、科技服务、产学研、技术对接等合作。

 

广州“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

   由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广州市科技进步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广州南沙香港科大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已连续两年在广州南沙成功举办。大赛自20171月启动以来,共吸引来自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北京五个地区近1000支团队竞相参与,项目领域主要涵盖人工智能、生物医疗、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健康、智能硬件、先进材料等前沿科技领域。相比2016年,2017年创业大赛吸引到更多的创业团队、投资机构、媒体的关注,从侧面证明了大赛影响力正在逐年提升,对推动南沙在创新创业氛围的搭建和自由贸易区品牌的推广更是有长远的影响。

 

 

培训总结选登

何国钧(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副调研员)

——“促进穗港合作,提升创新能力”交流研讨活动

   在委领导的精心安排下,我于20171120日至24日,有幸参加了由广州市科技进步基金会资助,我委和香港科技大学联合举办的“促进穗港合作,提升创新能力”专题交流研讨活动,聆听了李泽湘教授、颜至宏教授等五位教授的精彩课程;参观了位于南沙的“霍英东研究院”、香港科大“先进显示与光电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人机交互实验室”;拜访了“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香港应用科技园”和“香港科技园”;并且我委还向香港科大的教授和学生推介了广州,动员他们来穗发展。五天的学习内容丰富、收获满满。下面谈几点心得:

   一、管理意识与数学基础

   (一)管理意识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作为全市科技工作的主管部门,科技管理的意识是十分明确的:抓科技,促经济。

       1.抓手。主要的抓手一是制定适合广州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意见、方案等规范性文件,给予科技企业优惠政策,激发企业自身活力、促进科技企业快速发展;二是通过有限的科技专项经费,撬动社会资本,创新驱动发展,通过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等手段,推动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不断推陈出新,不断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端产品,抢占国际、国内市场,提高核心竞争力。

       2.对象。主要工作对象:一是科技企业,二是科技项目。

   (二)数学基础

数学基础是管理意识落到实处的基础,是管理意识不断创新的基础,是管理意识循环提升的基础。我们要通过各种数学模型、数据表格、数据图形等,将我们的管理意识、管理成效、管理结果,通过数学基础,形成精准化的表格、图形,形成可视化的结果,来检验、改进、创新我们的管理意识。我们要把我们的工作对象分市、区、街三级管理,企业要分类管理,同类企业要按上游、中游、下游统筹管理,企业要按行业管理,项目要按进程管理,等等这一切,都要建立预期的数学模型,形成各种统计报表,排序、排队显示给各级管理部门的领导决策、分析。管理者的意识很强,面子观念很重,人很聪明,一看到这些可视化的数据,就可以马上制定改革、改进、改善的各项政策的措施,就形成“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强大动力,就可以制定出精细化、精准化的实施工作方案,就可以实现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可见,管理意识和数学基础是辩证的两个方面,是不断提升的两个方面,是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好的管理意识,离不开数学基础,切合现实的数学模型,离不开接地气的管理意识,二者相互相成,互相促进,循环提升。

   (三)科技管理必须依靠数学基础支撑

   我们要把我们对工作对象的管理结果,通过各种数据表格、数据模型显现出来,通过分析数据,来调整、优化、激励我们的管理意识,优化我们的二个抓手,提高我们的行政效能,刺激各级管理部门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企业发展,全面提升我市的核心竞争

力。

   二、浅谈专业的团队办专业的事

   广州定位是: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作为千年商都的广州,公路交通枢纽、铁路交通枢纽、最后一公里的邮政交通枢纽,后三个枢纽是前二个枢纽的补充,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是上述五个功能枢纽的支撑,都要发展相应的科技企业,都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快速占领国际、国内市场,可见其重要性。要做好科技创新枢纽的建设,我想说: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我所说的专业的人:一方面是指我市重点发展产业的行业协会,他们很清楚知道本行业企业上、中、下游的分布情况;很清楚知道他们各自在科技研发方面的需求;很清楚知道该去找哪些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就能为企业解决实际难题,就能让研发机构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最有效地实现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很清楚知道如何把企业和研发机构牢牢凝聚在一起,形成合力,形成核心竞争力,让这个行业得到飞速发展。另一方面是指我们自己,科技工作的管理者。

   我所说的办专业的事:一是我们将科研经费,按市委市政府决定的支持行业发展蓝图,委托给相应的行业协会去支配,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按照同行业共同发展的最快发展需求,找准最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难题的科研院所,把有限的经费用得合理,实现小投入、高产出的目标。二是我们科创委要做专业的事,一方面,不失时机地制定、调整、完善出台科技支撑政策,指导我市科技发展。另一方面,加强行业协会的监管、考核、评比、督促,打蛇打七寸,管理好行业协会。这样,各司其职办好自己熟知专业的事。

   三、浅谈人物和人才的重要性

   国家领导人一出去,就能签订很多订单;马云、马化腾一个动作,相应的股票就能飙升,因为他们是人物。在人物的背后,有很多做高层决策的人,他们制定方案,研发核心技术,这些人是人才。把一个一个成熟的方案推向市场,形成效益,这批人是人手。具体项目的大批使用者、落实者就是人口。人物、人才、人手、人口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结构。

   大家知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时、地利、人和”,都是说人的重要性,最关键的还是人物和人才的重要性。我们的城市要发展,我们要抢占市场,我们就要抢占人物和人才。如何让人物和人才自动、自愿集聚广州,筑什么样的巢、引什么样的风,这是领导、决策者要深思熟虑的问题。广州十一个区,每个区都应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之处,建筑独著特色的巢,引进相应的人物和人才集聚,发展独具特色的产业,全市一盘棋,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实现广州的腾飞梦想。

   现在年青人快乐指数主要是:房价、PM2.5、交通、教育,从这四个方面打造特色园区,可以集聚大批的年青人,我想,人物和人才他们不缺钱,他们更加关注的应当是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文化享受。各区领导要思考的是,如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打造独具特色、配套设施完善的科技园区,根据本区产业特色,定好位。人物、人才来了,什么就都有了。花都、从化、增城、白云四个区,可以重点围绕空港经济圈大做文章,建设与空港相关的高校,培育与空港相关的人才,聚集与空港相关的产业,打造与空港相关的园区;白云区还可以重点发展铁路、公路产业,充分以南车基地为中心,发展与铁路相关的产业,铁路高校在白云区,这是有利条件;南沙、番禺、海珠、黄埔、荔湾五个区,应充分利用港口资源,打造港口经济圈;越秀、天河、海珠三个区,是广州的政治文化中心,高校群集,资源丰富,是“人物”们的最佳集聚地,是世界前五百强企业的集聚地。全市一盘棋,各区优势互补,产业上、中、下游布局流畅,物流次序合理,没有内耗,只有节能环保、合作共赢。

   四、做好人民公仆,提供卓越服务

   我作为政府公务员,离开了政府背景这个大平台,就什么也不是,所以,我务必当好人民公仆,为广大的科技工作对象,提供卓越服务。近年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蓬勃发展,他们的年效益300%上的增长,可见科技企业对科技服务是何等的渴望。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卓越服务呢?我想:一是加强政策宣讲,采取多种形式、借助多媒体数据,加强宣传、培训;二是加强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培育,生产出一大批服务于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的中介机构,搭建科研院所与科技企业能高效沟通的桥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让这支队伍成为我们服务于科技工作对象的得力助手;三是研发一套便捷、友好、接地气的科技业务阳光政务平台系统,在人机对话界面设计时,从满足用户需求出发,做到每个字段的输入都提供“帮助”、“说明”和“范本”。

 

韩志鸿(广州市越秀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

——“技术创新与大数据应用”研修班

        2017522日至526日,由广州市科技进步基金会资助,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组织各区科技管理部门赴香港科技大学参加“技术创新与大数据应用”研修班,学习了大数据发展情况、可视化运用、人工智能、智慧交通等内容,并参观了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系实验室、香港应科院等机构和企业。现将出访情况总结如下:

   通过这次的学习,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大数据的内涵、发展情况以及应用情况。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兴起,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地增长和累积,形成如今我们所热议的大数据。它具有规模性、多样性、高速性和价值性四个特征,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而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产,能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决策的依据。作为基层科技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大数据对我来说既是一种科学决策的手段,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一是有利于本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提供决策支持。区科工信局是全区信息化工作的统筹部门,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部门。智慧城市的建设带来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大数据就像血液一样遍布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生活等智慧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城市管理正在从“经验治理”转向“科学治理”。通过这次学习,让我认识到大数据是实现智慧城市的核心要素,对大数据进行分类、重组分析、再利用等一系列的智慧化处理后,其结果将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有利于我日后工作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二是对日后工作的几点启发:

        1.利用大数据促进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基于大数据的社会管理模式能让社会管理更加主动、精准、高效。如在交通管理方面,通过对道路交通信息的实时挖掘,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并快速响应突发状况,为城市交通的良性运转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在舆情监控方面,通过网络关键词搜索及语义智能分析,能提高舆情分析的及时性、全面性,全面掌握社情民意,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应对网络突发的公共事件,打击违法犯罪。在安防与防灾领域,通过大数据的挖掘,可以及时发现人为或自然灾害、恐怖事件,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安全防范能力。但目前普遍存在可直接应用的数据源比较缺乏的问题,我区在城市管理方面的基础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共享比较欠缺,是未来在社会治理工作中需要重点努力的方向。

   2.利用大数据促进越秀区区域经济发展。越秀区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可以带动区内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和经济发展,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并在众多行业构建新的应用场景和服务模式,创新盈利模式,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但目前对于大数据与我区哪个行业可以深度结合、怎么利用大数据来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没有系统科学的规划,需要进一步专题研究。

        3.利用大数据推进传统文化提升。大数据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提升也具有重要作用,比如传统中医。传统中医具有信息量大、种类繁多等特点,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中医药的巨大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无法满足人类对健康日益增长的需求。如果运用大数据的理论及其研究方法整理和挖掘中医药宝库,促进中医药领域临床和科研的发展,将为中医领域带来重要的革命性变化。我区是广州市的医疗服务中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集聚,通过将大数据与医疗结合,不仅能有效提升医疗水平,更能挖掘发展健康医疗产业的新业态,打造成为我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宋晓东(南沙工程办公室)

——“创新驱动与物联网”研修班

        201742328日,我随“创新驱动与物联网研修班”赴香港中文大学参加了为期六天的培训学习和参观活动。刚接到培训通知的时候,心中无比激动和兴奋,因为香港作为亚洲经济中心,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23日初到香港,感觉并没有想象中那般美好,下意识地与广州比较,总觉得哪里不好,后来逐渐发现它的优点,反而有点流连忘返。对于培训的课程也是一样,刚开始由于生疏而晦涩难懂,后来聆听了具有国际视野的香港物流专家、教授的讲座,与香港物流协会创办人进行交流,考察了具有本土特色的企业之后,我对物流、供应链金融、冷链管理、可再生能源、RFID技术甚至中美关系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提升。香港因地区特点、社会制度、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不同,与内地在很多方面不同,香港的港口管理模式与内地港口的管理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二者着眼于港口的持续发展、着力于服务全球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愿景是共通和共有的。下面我从“人才“、“业务”与“合作”的角度谈一下个人的心得和启示。

   一、树立人才理念,不拘一格降人才

   在香港培训期间,有幸到香港国际货柜码头参观,货柜码头公司(HIT)安排了一位年轻的女职员接待我们,整个参观过程,她表现出极高的职业素养,对我们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对公司的起源、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装卸工艺、仓储管理、财务状况、基建设施甚至信息系统都了如指掌,她在讲解的过程中表现出的那种自信和自豪,充分地体现出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同时也反映出货柜码头公司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视。这一点我深深地感到佩服,反观自己,我觉得除了自己所负责的具体工作,对公司的其它方面了解并没有那么全面,想到这里我也就更能理解集团公司组织这次培训(培训对象不分职级,不分岗位,不分专业)的真正意义了,目的就是要求我们拥有广博的知识,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才可以保证有迁移性思维。

   正如给我们授课的物流协会创始人之一黄辅华先生所讲:企业之间,设备可以抄袭,管理可以模仿,技术可以学习,业务可以争夺,唯有人才不可复制,因此说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之间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挺立潮头。如果说设备、设施是一个企业的骨架,那么人才就是一个企业的精、气、神。作为一名企业的领导者,首要的才能在于用人的艺术技巧。企业最大的浪费,莫过于人力资源的浪费,特别是企业员工潜在能力和工作欲望的浪费。只有高度重视人事管理,树立人才理念,重视人才、爱护人才、开发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提升人才,不拘一格降人才,充分挖掘人的潜在能力,企业才能永保创新的活力。

   二、业务多元化,东方不亮西方亮

   在“港口营运创新和客户服务联系”一课中,香港货柜码头商会有限公司前执行总干事李鸿锵先生指出:现代产业都摆脱不了产业的生命周期,所以要掌握创新,创新是一种战略上的需求,目的在于保证机构的存续,得以保持竞争力及继续营运。对于港口而言,同样面临着创新的需求,针对现代港口的营运,他又提出了八个方面的营运思路,一是做大做强,二是智能化,三是应用互联网,四是联盟营运,五是区域网络化,六是业务多元化,七是降本增效,八是争取最大股东回报。

   我非常认同李教授的观点,尤其是港口行业的多元化发展,我觉得是当前最应当重视和尝试的。国际上,伦敦在面对欧洲其他国家竞争时,港口业务难以取得优势。于是它转变其港口运营商的单一角色,提供航运金融、保险、经纪、咨询等综合服务,反而成为今天连接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纽带,在航运金融服务方面占有绝对优势。

   在这里我有一个大胆的设想,如果港口在做好安全措施的情况下,通过有效的组织将港区装卸现场变成一个旅游场地将是一种怎样的效果?这样既满足了市民对港口的好奇,也能给客户演示港口的服务水平。我觉得在不久的将来也许会成为港口的一项新业务。

   三、并购周边港口,形成区域联盟优势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大型跨国商贸集团一香港利丰集团是如何将自己从一个传统进出口贸易公司改造提升为现代化商贸业巨擘的成功故事,利丰集团面对竞争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策略,其中一条就是购,1999-2007年间,利丰集团推行了一系列的收购合并和战略联盟活动,例如收购LizClaiborneInc.的四个品牌;收购HomesteadHoldingsInc.的家庭纺织品业务;收购CGroup健康、美容及化妆品业务;收购Rosetti Handbag and Accessories,Ltd.女性手袋和配饰业务;与日本著名贸易公司日绵(Nichimen)建立联盟关系等,令利丰集团业务市场得以扩展,集团规模不断壮大。时至今日,利丰集团仍在继续寻找具有战略意义的收购或联盟活动。通过收购不同地区的公司,利丰贸易的采购网络更全球化,客户基础也得到扩展。

   其实,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时代,许多行业都经历着企业合并、收购以及战略联盟。随着船公司和货主的实力增强,港口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港口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具有较强的自然垄断力,为了应对海运业的重大变革,港口之间采取一种竞争合作的策略是一种趋势。出现了跨国的港口经营集团,如在世界上有名的英国铁行港口公司、日本东京湾港口群、香港和黄港口集团,国内的宁波与舟山港合并,烟台与龙口港的整改重组,广西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走向了合并之路等等,它们在世界其它地区投资建设和经营港口头,将其业务扩展到全球,这表明港口行业同样在经历着全球化变革。

   相比较而言,广东省港口数量庞大,但并没有赢得总体规模上的优势,港口功能定位不明确,投资主体多元化,关起门来低水平重复建设,港口间无序竞争严重,从而制约着地区经济的发展,港口整合显得尤为必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广东省政府制定了《粤东港口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规划指出:粤东港口群建设发展要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统筹协调、有序推进,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突出重点、适度超前,强化规划,引领港口群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港航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现代港航服务业,逐步完善集装箱班轮航线网络,提升港口现代化管理水平,扩大港口开放合作,构建绿色港口群。各港口要合理布局和分工,避免重复建设和同质恶性竞争。要全面整合、重组和优化港口资源,提高集约度。

   广东省的港口整合规划对广州港而言是一次良好的发展契机,我们一定要利用好华南地区第一大综合性港口这一优势,主动出击,积极争取广东省政府的政策支持,成为这次港口整合的主导者,通过并购周边港口,提高自身形象和地位的同时,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从而将广州港打造成全球航运中心。

   以上的心得和启示,只是“管中窥豹”、难免有失偏颇,虽然香港的企业管理由于社会制度、历史文化、经营体制等和我们有较大的不同,但管理理念是相通的,其精髓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正所谓“和而不同、兼容并包”,作为港口工作者,我们要吸收先进的理念,合理借鉴香港物流企业的成功之处,科学分析、立足本土,结合实际,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工作水平,为广州港的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7年大事记

1

        118日上午,市科创委詹德村副主任和科普处袁耀飞处长、林晓燕副处长到基金会调研工作。

       119日上午,基金会在越秀宾馆501会议室召开了第四届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周兆炎理事长主持了会议。

2

       216日上午,广东省社会政策研究会受广东省民政厅委托作为第三方评介机构到基金会进行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现场审核。省社会政策研究会黄乐庆秘书长带队,华南理工大学等3位专家到我会进行等评估现场资料审核。基金会全体人员参加了现场考核会议。

3

       324日上午,左朝胜站长到基金会与周兆炎理事长、薛峰秘书长商议关于基金会成立25周年的宣传事宜。

       326日下午,周兆炎理事长参加“第四届岭南爱肝节”总结会。

       328日上午,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院长缪正熙博士一行到基金会向周兆炎理事长、薛峰秘书长介绍赴港培训和创新大赛工作。

4

       411日上午,左朝胜站长再次到基金会与周兆炎理事长、薛峰秘书长商议关于基金会宣传的有关方案。

       411日下午,周兆炎理事长和培训部负责人听取广州港赴港培训班总结。

       413日下午,周兆炎理事长和办公室全体人员参观广东省创新服务媒体服务中心,并听取了相关的情况介绍。

       417日下午,周兆炎理事长和朱敏伟部长拜访了中国拥军优属基金会。

       421日上午,周兆炎理事长和基金会办公室全体人员赴广东科学中心调研工作,与广东科学中心党委副书记朱才毅,市科创委袁耀飞处长、林晓燕副处长进行交流,研究了广州科普奖设立的有关事宜。

       423日—28日,“创新驱动与物联网”研修班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

5

       55日上午,市侨办唐亿春副主任和外联处陈阳副调研员、秘书处薛处到基金会调研工作,基金会周兆炎理事长、薛峰秘书长及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双方就如何开展基金会与侨办的合作交换了意见。

       55下午,广州市光机电技术研究院院长任豪到基金会汇报2016年项目开展情况,周兆炎理事长、薛峰秘书长及各部门人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510日上午,广州温州商会执行会长、秘书长金中芳一行拜访基金会,周兆炎理事长和办公室人员参加了会议。

       519日下午,由广东省社会组织管理局彭素琦副处长带队,省社会组织总会组织的专家组赴基金会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复查抽检,周兆炎理事长、薛峰秘书长及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525日上午,市科创委弓鸿午书记、梁加宁副巡视员到基金会调研工作,周兆炎理事长和办公室人员参加会议。

       522日—26日,“技术创新与大数据应用”研修班在香港科技大学举行。

6

       62日下午,市科创委科普处袁耀飞处长、林晓燕副处长,省科普作家协会汪华侨秘书长,省科技出版社崔坚志副社长、罗孝政主任一行到基金会汇报第四辑科普丛书进展情况。

       628日,科技日报第四版以“二十五载公益善举,助推广州科技创新”为题整版报道了基金会公益资助取得的显著成效。并高度评价了基金会二十五年来,为广州市科技创新工作做出的突出贡献。

       626日—30日,“科技创新与质量管理”专题交流研讨班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

8

       818日,由基金会参与资助,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及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广州南沙香港科大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成功举办。周兆炎理事长和办公室人员参加,并发表讲话。

9

       913日,周兆炎理事长和培训部负责人听取温州商会赴港培训班总结会。

       914日上午,《高新技术科普丛书(第4辑)》首发式在广州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B8附楼报告厅举行,薛峰秘书长和办公室全体人员参加首发式并致辞。

10

       1030113日,“技术创新与工业4.0”专题研修班在香港科技大学举办。

11

       111319日,“企业转型升级和现代科技创新”研修班赴台举办。

       112024日,“促进穗港合作,提升创新能力”交流研讨活动在香港科技大学举办。

       1126日,由基金会主办,广州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承办的首届广州女性创客(创新创业)大赛总结颁奖会议在广州创投小镇举行,周兆炎理事长参加并致辞。

       1127日下午,中国拥军优属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王红拜访基金会周兆炎理事长。

12

       121日上午,周兆炎理事长和朱敏伟部长参加中医“治未病”项目总结会议。

       1224日,周兆炎理事长和朱敏伟部长参加第33届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颁奖活动。